無名無實
Steve Jobs在1996年的訪談:「它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品味,毫無品味可言,....它完全不會想在產品中放進一點文化。....我並不否認它是成功的產品,它已然成功了,我質疑的是,它是個三流的產品。」
jeph: 音謀筆記: 微軟與無名小站
# 壓倒性地佔據市場,甚至擊敗原本在這個市場裡佔有優勢的老大哥; # 但由於一些天生的、難以改進的缺陷,它出了一缸子紕漏; # 為了彌補這些紕漏,它作了不少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努力; # 無法根本解決問題,於是它對外有一些說法和承諾,例如把問題推託到其他週邊廠商身上,似乎可安撫其支持者,但卻也給了反對者更多嘲笑的把柄; # 反對者聲稱,除了它之外,市場還有更多其他更優秀的產品,更穩定、更美觀、更好用、甚至完全免費; # 但其使用者無視於反對者的冷嘲熱諷,他們依然用得很快樂,無意跳糟; # 事實上,其使用者對它的抱怨也從來沒停過,像價格不合理、資料莫明其妙消失、執行效率不佳、...等等; # 不願跳糟的理由可能是:「我習慣了」、「我認識的人都用它」、「很多人用的東西應該比較好吧?」「我辛苦建立的資料都在裡面」、... # Steve Jobs在1996年的訪談:「它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品味,毫無品味可言,....我不是指細微的部份,我是指大方向。....它完全不會想在產品中放進一點文化。....我並不否認它是成功的產品,它已然成功了,我質疑的是,它是個三流的產品。」產品設計往往是台灣社會裡有文化、有品味的一群人去規劃、去執行的,但是他們卻不會把自己的品味與文化加進去產品裡面。因為在這個社會重要的是利潤、是業績目標,文化?那能保證明年的業績目標嗎?
當企業就這樣毫不往後看、甚至不顧左右的往錢衝。又怎麼能奢求他們做出一個有文化、有深度的產品呢?能夠生存就不錯了。這樣的現象對應在一個執行的人身 上,就變成了交差了事。對我而言只要不出包就好了,我有我的生活要過、有我的品味要顧,只要等別人找到賺錢的方法,我再來跟進。於是大部分的時間花在重複 別人的步伐,卻忘了自己也有想像力與創造的能力。
一個產品/服務的設計上如果只是把一些已經有的東西重新做一遍,絲毫不加入一點想像、一點對使用者的解讀。連自己都無法喜愛的產品,要怎麼說服使用者使用 呢?也難怪台灣的網路界那麼安靜,沒有youtube、沒有myspace。W2.0講了一年多,還是Yahoo!K+、urmap...無名呢?現在有 名了,但好像沒那麼的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