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事造新聞,還是新聞造時事?
最近聽一位朋友在桃園二碟打工時,看到記者採訪的經驗,突然對媒體感到非常失望。
最近該百貨公司舉辦了一個創意市集的活動,請了一些手工娃娃的藝術家在一個樓層擺攤。因為很有趣又創新,剛好又是情人節,所以銷售情況還不錯。某一天,樓管通知朋友隔壁攤位的一個藝術家今天將有黏帶記者來採訪,原本他是不想接受採訪的,後來聽說已經來了只好配合一下。以下是現場直播:
攝影記者:「聽說你也有在老虎拍賣銷售,你覺得老虎收三啪對你們生意會有影響嗎?」
樓管心想:『(驚)不是要介紹創意市集嗎?』
藝術家心想:『(驚)不是要介紹手工娃娃嗎?』
藝術家:「嗯~我覺得還好ㄟ...才三啪而已,我覺得二碟要收十八啪對我來說負擔比較大」
樓管心想:『(驚)這播出去還得了...』
攝影記者臉色一沉,隨即關下攝影機:「先生,可不可以講點負面的?你這樣我們很難播」
樓管心想:『(大心)記者先生果然專業,好啊!多講一點創意市集的東西』
藝術家心想:『(啥?)我講什麼還要記者同意哦?』
藝術家想了一下,隨即說:「嗯嗯~是有一點影響啦,我想這樣收費會影響很多人的生意吧!」
於是,中午午間新聞出現的標題是:「老虎騎魔拍賣收費三啪,對多數賣家影響甚巨」
樓管心想:『(傻)今天不是請來要介紹創意市集的嗎?』
藝術家:「我絕對不要再接受採訪了...」
一位美國的眾議員曾經批評美國的媒體有幾項嚴重的通病:
- 報憂不報喜。
- 對國家重要問題報導膚淺,對芝麻小事卻大事渲染。
- 新聞報導夾敘夾議,把事實與評論混在一起。
- 對有爭議的事,常憑好惡及立場偏袒一方。
你是不是覺得很熟悉?這用來形容台灣的媒體好像也挺適當。而且最近以黎打的不可開交,但是我們的新聞上只看得到趙駙馬決定要搬家的新聞。我們的媒體,走不出去的台灣海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