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分離的世界,Web 2.0的超級任務
在台灣使用率最高的MSN messenger正在測試新版的程式,這次只開放給少數的人申請,再由這少數人邀請身邊的五位朋友測試。Google的gmail也一直都沒有開放申請帳號,非要有人邀請不可。為什麼這些服務要搞神秘?難道只是因為不想一次太多使用者塞爆測試伺服器嗎?從google開始,似乎所有的新網路服務都要使用者主動發邀請函這種搞小團體的行為。沒錯,這些人就是要你搞小團體,要你把你的社會網路複製一份給他們,不只要知道你是誰,也要知道你的朋友跟朋友的朋友是誰。
小團體的重要性
在看到flickr、del.icio.us、mySpace等所謂web 2.0網站的創造了前所謂未有的商業機會,除了買下這些公司,這些大公司們當然也要自己掌握所謂web 2.0的技術。除了主動參與、同步、聚合、豐富的使用環境外,更重要的是將使用者的社會網路結構複製一份到資料庫中。學者發現,影響人類行為的真正因素,單從社會結構的巨觀角度,或是個人心理特質的微觀角度,都無法真正完全解釋人類的行為,從整個社會網路進行分析,才可兼顧兩方面的影響力。在學術上早就發現社會網路的影響力,那實務上呢?
在網際網路的市場中,所謂的社會網路服務(social network service,SNS)已經非常多公司投入其中,在web 1.0時期就已經有許多的配對服務,根據你輸入的需求配對適當的人選,有名的match.com、yahoo!等都有交友服務,國內也有愛情國小、同居理想國等創新的交友網站。這些網站把許多的人抓到你面前讓你一一挑選,從長相、身高、體重到學歷、興趣都能一一過濾。但是你還是要花許多時間跟陌生人建立關係。
而這所謂的第二代交友服務,也就是SNS人脈網站提供的可不是把一些陌生人拉到你面前,一一跟你介紹他們的星座、血型。而是基於所謂的六度連結法則,也就是世界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不會超過六個人,透過朋友介紹,你最多只要握六次手,就有可能認識Steve Jobs。於是他們把使用者分類為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每個使用者都可以邀請自己的朋友加入。只要透過軟體呈現,你的強弱人脈便一覽無遺,也許你會發現朋友的朋友中有各種國籍、各種職業的有趣人們。
這對我有甚麼用?
Friendster就是這樣的一個網站,而去年被媒體大亨Murdoch買下的mySpace更是其中佼佼者,創下去年全美網頁點擊率第15名。讓使用者與現實生活中的互動,分享自己的blog、相片、音樂,或者說分享自己的生活。
也有許多商務人士透過專業的交友網站,例如LinkedIn、Monster等網站,得到意想不到的機會。例如你有個神來一筆的企劃案,但是在你的環境裡卻找不到可以發揮的機會或者賞識的老闆,透過人脈網站,一個朋友的朋友,剛好就是一家入口網站的總經理,就這樣透過朋友的朋友,你突然得到意想不到的機會。或者,企業在搜尋高階經理人時,透過專業人脈網站,在錯綜複雜的人脈中,找到了一個勝任的經理人,一拍即合!同時也省下了許多的獵人頭成本。
或許對於在報紙與電視的餵養下長大的我們比較喜歡與真實的朋友見面、互動,但是這對所謂吞世代(tweens)來說,可是再酷不過的玩意了。在虛擬世界裡上演真實的人際互動,是他們的專長,因為從小握著滑鼠長大的他們,網路世界就是真實世界。因此微軟積極的發展Wallop(我老婆)這個社會網路網站,google也投入力量研發orkut這個網站,為的就是這不可抵擋的社會網路服務趨勢。
Web 2.0就是如此,透過使用者的主動參與結合社會網路的分析,以後類似超級任務的節目可能就要苦惱了,因為使用者透過人脈網站可以輕易的找到老朋友、老同學、老情人,並且輕易的維持與他們的社會關係,那麼...誰還需要一個四處奔波的阿亮呢?
本文同步刊載於電子商務時報